吸附材料測試——復達客戶檢測案例
2022年3月10日,業務中心接到山東省某大學老師的計算需求,接到反饋后,檢測工程師第一時間與客戶進行詳細溝通,情況如下:
客戶是山東省某大學的老師,其是主要做吸附材料的,所做的材料由以下三種原料構成MXene(Ti3C2Tx)、籠狀低聚倍半硅氧烷(POSS)和羥丙基纖維素(HPC),客戶想研究這三種原料與所吸附的放射性核素離子(鈾酰離子)之間的作用機理。
MXene(Ti3C2Tx)、籠狀低聚倍半硅氧烷(POSS)和羥丙基纖維素(HPC)
以上所提及的三種原料都包含醚鍵、羥基(-OH)官能團,而大多數論文中提及的結論是含氧官能團對于U(VI) (UO22+)有強烈的作用力,常常涉及的化學作用有離子交換、靜電吸引、絡合(球內表面絡合)等,其中球內表面絡合是客戶最希望計算出來的機理。
羥基化碳化鈦采用cp2k進行優化,erdew-Burke-Ernzerhof(PBE)形式的廣義梯度近似(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, GGA),其中截斷能采用400 Ry,K點設置為4×4×1,得到MXene-OH的晶胞參數為3.065 Angstorm。對吸附模型采用Materials Studio軟件進行建模,包括12×12×1的MXene-OH超胞(表面連接硅氧烷和纖維素),采用DMOL3模塊對UO2 2+離子進行結構優化。對吸附模型采用forcite模塊進行結構優化和能量計算,力場采用Universal force field,電子矯正采用Ewald方法,采用Qeq電荷,設置優化步長為5000 步。
客戶對數據結果滿意,客戶希望今后長期合作,合作完成科研需求。